千亿·球友会(体育)官方网站

球友会新闻资讯 分类
【资讯】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31场(初QY球友会中化学专场)举行

  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31场——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化学QY球友会平台安全保障,注册登录赠送,网站信誉教研员程俊老师主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王祖浩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张立云老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戴光宏老师、珠海市拱北中学化学教研组长曹光玮老师、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青坑学校副校长谢桂丹老师、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李晓湘老师、珠海市梅华中学王璐老师参加现场活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广州)参与协办。

  本次活动针对初三化学教学周期短、备考压力大,教学脱离情境、远离生活,导致所学价值单一、素养培育不足的问题,提出应充分挖掘教材知识更深层次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情境化呈现和结构化组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中实现有深度的学习。本次活动取得了三点共识:一是化学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的价值,即除符号价值外,还具有思维价值、社会价值、情意价值等,理应传递给所有学生,这是化学教学的使命与担当 ;二是欲挖掘知识的多维价值,教师需要深入理解知识背后的来龙去脉与思想方法,并借助有效的问题情境与活动加以凸显;三是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对学科本位知识的超越与真实应用,是对学习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在更高层面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价值,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结合区域实际进行扎实地创造性实施。

  活动在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全省二十一个地级市与省属学校组织观看,另有全国多省份的化学教师观看和反馈,截至发稿前,点播量累计超55万人次,并收到全省各地教师观看心得或简报超1100份,部分地区、学校或工作室组织开展二次教研。

  李晓湘老师执教《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通过追溯史实,确定先挖掘拉瓦锡确定空气定性组成的思维价值,再发展定量研究的思路,在课堂上还原空气组成研究背景,引入其他科学家实验,让学生重做实验亲历“证据推理”过程,深度理解科学家的推理逻辑,在结论、证据和观点之间不断建立关系,引导学生去讨论科学家的结论差异和证据差异,在对比剖析中去体会科学方法、态度和精神。通过引入数字化实验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让学生了解新技术的同时引导他们去关注人类活动与空气成分的关系,以此来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欣赏学科价值。

  王璐老师执教《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以“水、酒精和氨水三种物质的鉴别”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围绕这三种物质进行问题驱动:以水感知分子小,以浓氨水感知分子在不断运动,以酒精和水的混合感知分子之间的间隔。以两套效果明显、更加环保的实验改进装置,支持学生探究分子的运动;以气化酒精燃烧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此外,实验中“梅花朵朵开”(“梅花”是该校校徽)的创意引发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感,观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江颖团队揭开水的未解之谜”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微”,并激发学生科技强国意识。

  戴光宏老师结合《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例,分析了影响挖掘知识多维价值的因素,并给出两点建议:一是使用新教材以后,要加强梳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了解学科知识产生和演进的过程,从学科本质和学科应用价值的层面分析具体知识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借助课程标准来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找到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公约数,就找到了知识的价值定位。

  张立云老师强调,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是最大挑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是关注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是否能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及其内在原理、规律及相互联系的程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三是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需要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习得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立云老师在解读《分子和原子》课例中学生活动时说,王璐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物理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较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展开学习。王老师的课立足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及问题”中展开讨论、思考,实现学以致用,运用创新实验和改进实验,既突破“宏”与“微”,又为后续学习“符”做了一定的铺垫。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探究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了证据的辨识与选择、推理与假设、抽象与概括、模型与解释等高阶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曹光玮老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被接纳、被喜爱、被尊重的需求很强烈,所以接受每个孩子的不同,共情他们的情感,并且快速融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然后用老师的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珠海市拱北中学化学教研组带学生自制汽水,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配置苏打水和去污粉、发酵粉,以及带学生做一些趣味实验,用建模、项目学习的方式,把教材中的一些素材打造成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深度思考。

  谢桂丹老师所在学校为了让山区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开设了一个系列课堂叫做“我为家乡谋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故事,引导学生解决促进家乡发展的两个真实问题——移山和净水,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尽管条件有限,谢老师所在的英德市大湾镇青坑学校做到学生必做实验应开尽开,并尽可能多的开设选做实验。没有实验员,老师就培养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实验助理,不仅有助于他们认识化学仪器,还让这些学生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在化学课上收获了自信。

  曹光玮老师介绍说,教研组老师专注于深入分析教材和课堂教学设计,并拓展至课外活动,启动了新一轮的单元备课。主备人找出教材的变化,共同探讨变化的原因,调整课堂的结构;针对跨学科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自制制氧机、自制净水器和花茶饮等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老师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很多奇思妙想,以及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体现。

  谢桂丹老师分享了学校教研组关于作业与评价的独特理解及做法。以碳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古法制墨”这一教学情境下的几个真实问题,不仅让教学指向了关键能力培养,也便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来完成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针对学生提取和加工信息能力偏弱的问题,一是在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中增加多种信息载体的阅读,二是给学生布置一些趣味实验的作业,让他们带着任务主动去阅读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从抵触阅读向主动阅读的转变。

  戴光宏老师介绍了广州市二十多年来对学生跨学科实践学习的探索——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活动名称源于“化学对我的影响、我心目中的化学”这一总主题,旨在通过活动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有益的影响,在学生心中种下化学学科价值的“种子”。“我与化学”活动一是强调研究内容的综合性、跨学科性,二是强调研究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性。戴老师结合广州实践谈到,育人方式的转变是艰难的QY球友会,需要给老师时间去适应和摸索,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价值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短期来看也不宜用考试分数进行评价和衡量。

  王祖浩教授提出,现在进行跨学科实践,是要引导学生带着从课堂上、实验室中获得的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真实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活动的主题可以来源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健康问题等等,既与课本知识有关,又不是单纯的学科概念和知识的重复,活动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包括调查研究、文献整理和实验探究等。王教授特别强调,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是给孩子一个分数,也不是要求的一个完美的研究结果,要看孩子们有没有积极的参与,是不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信心是不是得到增强,是不是成功地把知识用到了现实问题中去。

  王教授还给老师们两点重要建议:一是关注活动的适宜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不片面追求高大上,不要勉强孩子们越过非常高的台阶,也尽量不增加很多复杂的知识,并且给学生相对充裕的完成时间,实施延时评价,充分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二是强化活动的实践性。避免只在课堂内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避免只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框架内思考、讨论、实验等,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独立开展工作,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王祖浩教授首先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两位老师能把知识背后的东西揭示出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有了价值观念,对社会有了责任感。一是两位老师都很好的演绎了知识是育人的载体,知识简单但过程并不简单,孩子们获得的远比知识多得多。二是两位老师都很好的演绎了什么是科学本质和科学家精神,带着孩子们重新走一走科学家的路,体会科学真理的发现是异常困难的,进而体会科学方法、严谨态度的重要性。三是两位老师都善于通过创设实验和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领悟现象背后的本质。四是两位老师都做到把眼前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让初中化学课成为培养孩子们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载体。

  同时,王教授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有的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有的思路模型可以带着学生从实验中自主提炼,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进一步梳理内容结构,对重复的、思维增量不大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其本质,留出更大空间给学生进行迁移应用,对思维的发展更为有益。

  王祖浩教授以《挖掘知识多维价值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以“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何在”为问题导入,概括了初中化学课程的价值,即: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的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王教授通过丰富的实验案例,诠释了为何知识是核心素养的载体,探讨化学知识的多维价值,实质上就在阐述核心素养要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王教授强调,创设与核心知识学习目标高度匹配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这是当前化学教学实践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程俊老师以《为价值而教》为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程老师谈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沉淀了科学事实、概念与符号,还积淀了它们背后的科学思想方法以及艰难曲折的科学探索故事,这些思想方法与故事的背后又是科学家的思想光芒与敢于质疑、勇于求索的精神,因此认真品味、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并传QY球友会平台安全保障,注册登录赠送,网站信誉递给年轻的学子,是化学教学的使命。程老师还指出,实现知识的思维价值需要学生完成分析、解释、综合等较高阶的思维活动,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与情意价值则需要学生在大量的真实的迁移应用与问题解决中感悟与浸润,当学生带着上述价值体验去完成评价、创造等更高阶的任务,才能深深体会学科价值的广泛解释力与发展创新前景,因而攀登知识价值高峰的路径,由事实符号“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的路径,就是高阶思维培养的路径、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最后,程俊老师鼓励全省各地的老师带上自己的“素养课堂”,走上南方教研大讲堂等省级平台,展示常态好课的万千样貌,展示自我蜕变与成长的路径,助力全省化学教师持续改进教学,不负立德树人之重任。

Copyright © 2012-2023 千亿·球友会(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07516号-1

网站地图